马丽蓉,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教育部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新丝路学刊》主编。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阿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等。获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中国高校“一带一路”影响力人物等。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常务副主编。
主要致力于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国家安全、区域国别、丝路学等研究。已发表中英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1部,主持课题27项,25份内参被采用,获优秀学术成果奖或优秀内参奖25项等。代表成果:《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专著)、《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专著)、《丝路新篇:中阿合作论坛十周年论文集》(主编)、《丝路学研究:基于中国人文外交的阐释框架》(专著)、《 “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专著)及《丝路学研究:国别与区域丛书(10卷本)》(主编)等。
主讲国家精品视频课“中阿文明交往史”已成为受欢迎、有特色的丝路学课程,还开设“《圣经》《古兰经》故事导读”、“新中国人文外交60年”、“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及“丝路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贯通课程。获得荣誉包括获教育部社科司2011年度高校哲社研究优秀咨询报告、2012年度上外教育奖励基金海富通奖专著类一等奖、教育部第六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2014年教学成果一等奖等;2015年指导硕士论文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政治学唯一奖、2016年指导硕士论文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政治学奖等。
主要科研、教学成果(2005年至今)
详细了解马丽蓉学术成果或下载全文,请点击马丽蓉的数据空间。
一、学术著作
1.《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专著),时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专著),时事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3.《丝路新篇:中阿合作论坛十周年论文集》(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5月版。
4.《丝路学研究:基于中国人文外交的阐释框架》(专著),时事出版社2014年9月版。
5.《丝路学研究:“一带一路”软环境建设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版。
6.《丝路学研究:国别与区域丛书(10卷本)》(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月版。
二、学术论文
1.《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5年2期。
2.《耶路撒冷问题文化探源—对巴以新争端的一种思考》,《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5年6期。
3.《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5年4期。
4.《论西方传媒在中阿合作中的阻障作用》,《阿拉伯世界》2005年6期。
5.《论西方霸权语境中的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6年1期。
6.《论阿里·哈迪清真寺的象征功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4期。
7.《多向维度中的中东民主问题考量(上)》,《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6年7期。
8.《多向维度中的中东民主问题考量(下)》,《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6年8期。
9.《全球化背景下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认同及其重构》,《国际观察》(核心期刊)2006年5期。
10.《反观九一一事件:对美国反恐战略的解读(上)》,《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7年9期。
11.《反观九一一事件:对美国反恐战略的解读(下)》,《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7年10期。
12.《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群体文化心理蠡测(上)》,《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7年2期。
13.《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群体文化心理蠡测(下)》,《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7年3期。
14.《“9·11”后的美欧清真寺与穆斯林移民问题》,《阿拉伯世界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1期。
15.《清真寺的慈善功能与伊斯兰教的“关爱弱势”思想》,《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1期(被《中国宗教》2008年7期摘录)。
16.《“中国经验”与全球清真寺发展路径选择》,《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2期。
17.《冷战后美国中东战略的学理因素探究》,《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8年4期。
18.“A Cultural Analysis on Women's Issues in Islam”,《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in Asia),No.1,April 2008.
19.《全球软环境治理与媒介霸权主义》,《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3期。
20.《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认同及其重构》,载《伊斯兰文化前沿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1.《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载《伊斯兰文化前沿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2.《中东在动荡中寻求稳定与发展》(合著),《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8年12期。
23.《清真寺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特殊作用》,载《中国宗教公益事业的回顾与展望》,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1月。
24.《寺市并存:伊斯兰经济文化生成模式》,《中国宗教》(核心期刊)2009年1期。
25.《全球化背景下的清真寺功能评估》,《阿拉伯世界研究》(核心期刊)2009年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9/03全文收录)。
26.《清真寺与伊斯兰文明的构建、传播与发展》,《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9年4期。
27.《全球化进程中清真寺功能影响研究》,《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09年2期。
28.《论中东国家清真寺的经济功能》,《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09年11期。
29.《论中东国家清真寺的教育功能》,《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10年2期。
30.《中国对中东的人文外交》,《国际观察》(核心期刊)2010年1期。
31.《清真寺与伊斯兰经济文化的生成及其发展》,《世界宗教研究》(权威期刊)2010年2期。
32.《新中国与中东的文化交流》,《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10年4期。
33.《清真寺与霍梅尼革命及其影响:伊朗核问题新解》,《阿拉伯世界研究》(核心期刊)2010年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0/10全文收录)。
34.“China’s Cultural and Public Diplomacy to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in Asia), N0.2 ,June 2010.
35.《中阿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阿拉伯世界研究》(核心期刊)2011年2期。
36.“Mosque and Its Impact on the Khomeini Revolution: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Revisited”,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in Asia), N0.2 ,June 2011.
37.《“以文促经”:宁夏参与中国对阿人文外交的路径探索》,《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11年3期。
38.“China-Arab States Civilization Exchanges: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s》,Issue 1,July 2011.
39.《“以文促经”:宁夏参与中国对阿人文外交的路径探索》,载《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版。
40.《埃及穆兄会:理性顺势而为,稳健谋求未来》,载《阿拉伯剧变:西亚、北非大动荡深层观察》,新华出版社2012年1月版。
41.《清真寺文化场域的资本转换及其对策思考》,《世界宗教研究》(权威期刊)2012年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2年3期全文收载)。
42.《伊盟、伊合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阿拉伯世界研究》(核心期刊)2012年3期。
43.“Th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 Influence of th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Middle East”,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in Asia), N0.2 ,June 2012.
44.《伊斯兰势力的“重整和分化”与我国中东人文外交的应对》,《世界宗教文化》(核心期刊)2012年4期。
45.《“寺堂改建”到“寺堂共用”——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对话基础及前景》,载《文明交融: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话愿景》,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社2012年9月版。
46.《清真寺的“布善与行善”功能及其对策思考》,载《宗教慈善与中国社会公益》,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47.《清真寺参与伊斯兰教公益事业的路径选择》,载《教育 宗教 慈善:第三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48.“Pan-Islamic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China’s Middle East Cultural Diplomacy” ,《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s》,Issue 2,December 2012.
49.《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国际传播》,载《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春季号(2013年3月)。
50.《中阿民间交往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影响》,《回族研究》(核心期刊)2013年1期。
51.“The Rise of GCC’s Soft Power and Its Countermeasure of Cultural and Public Diplomacy,”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 Vol.7, No.2, 2013.
52.《中东变局的社会文化分析》,载《中东地区发展报告》(2012年卷),时事出版社2013年1月版。
53.《巴以和解政策困境中的耶路撒冷问题》,《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年4期, (被《国际政治》2013年10期全文转载)。
54.“Sino-Turkish Cultural T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ilk Road Strategy”,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No.2, 2014.
55.《中阿‘共生观’:从理念到实践的成功建构》,《世界宗教文化》(核心期刊)2014年4期。
56.“The Policy Dilemma for the Palestinian-Israeli Reconciliation and the Proposals Offered by China”, 《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nmmunications》, Vol.6. Issue.1 (July 2014).
57.《中国丝路外交: 形成、特征及其影响》,《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冬季号(2014年12月)。
58.《伊斯兰势力的“重整和分化”与我国中东公共人文外交之应对》,载《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
59.《“丝路战略”与深化中土人文关系新机遇》,载《土耳其蓝皮书》(2014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
60.《“丝路战略”与中阿民间交往的机制化建设》,载《丝路新篇——中阿合作论坛十周年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5月。
61.“The Rise of GCC’s Soft Power and China’s Cultural Diplomacy,” Building a New Silk Road: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in the 21st Century,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7月版。
62.《涉疆暴恐事件中的“中东因素”与国际反恐合作》,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年1期。
63.《中国‘丝路战略’与伊斯兰教丝路人文交流的比较优势》,载《世界宗教文化》(核心期刊),2015年1期。
64.《埃及剧变的影响与深化中埃关系之对策》,载《阿拉伯研究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版。
65.“Analysis on the Potential of Strateg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IC under the ‘Silk Road Strategy’Framework”,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No.1,March 2015.
66.《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安全环境中“疆独”问题影响评估》,载《国际观察》(核心期刊)2015年3期。
67.《“一带一路”与亚非人文交流中的“宗教因素”》,载《西亚非洲》(核心期刊),2015年4期。
68.《“郑和符号 ”对丝路伊斯兰信仰板块现实影响评估》,载《世界宗教研究》(权威期刊),2015年5期。
69.“The ‘one belt, one road’strategy and the ‘321’cooperation mode between China and GCC”, 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s, Volume VII, Issue 1 (June 2015).
70.《丝路学研究:基于人文外交的中国话语阐释》,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2016年2期。
三、报刊文章
1.“求解中东难题,多边渐替单边”,见《解放日报》,2007年12月26日。
2.“从以大选看中东走势”,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2月7日。
3.“‘丝路战略’开辟人文外交新空间”,见《环球》杂志2014年第2期。
4.“‘一带一路’赋予人文外交三大使命”,见《国际先驱导报》,2014年1月20日。
5.“美国‘新丝绸之路’排斥中俄不可行”,见《环球》杂志2014年第26期。
6.“伊斯兰极端主义:被异化的伊斯兰教”,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10日。
四、科研项目
1. 2005-2007年,完成了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项目批号:2005BGJ006,计划2007年12月30日完成,2007年1月提前结项。
2. 2006~2008年完成了校级社科项目“中东问题研究中的经典解读”,项目批号:kx171011,提前结项。
3. 2006~2011年完成教育部重大课题项目“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项目批号:06JJDGJW007,并出版专著。
4. 2009~2011年完成上海市课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清真寺文化研究”,项目批号:2009BZX005。
5. 2009~2010年完成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号20090450718。
6. 2010~2011年完成外交部横向研究课题“中阿文明交往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项目批号:外交部亚非司中阿合作论坛秘书处【20110323】。
7. 2010年12月,获批立项教育部重大课题项目“新中国对中东国家的人文外交研究”,项目批号:10JJDGJW021,在结项。
8. 2011年6月,获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对中东伊斯兰国家人文外交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号:11BGJ033,在研。
9. 2012~2013年完成教育部专项委托课题“完善穆斯林管理和服务的对策研究”,项目批号:12JF010,结项。
10. 2012年4月,获批立项上外精品视频公开课“中阿文明交往史”建设项目,项目批号:上外办【2012】12号,在建。
11. 2012年5月,获批立项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阿文明交往史”建设项目, 项目批号:教高厅函【2014】40号,在建。
12. 2013年6月,获批立项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干课程建设项目“新中国人文外交60年”,项目批号:上外办【2013】30号,在建。
13. 2015年3月,获批立项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周边国家宗教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社会稳定、文化安全的影响”的子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伊斯兰因素”,项目批准号:14@ZH028,结项。
14. 2015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宗教极端主义风险因素研究”,在研。
五、教研获奖
1. 2006年5月,论文《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获上外第八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2. 2007年10月,论文《多向维度中的中东民主问题考量(上、下)》,获上外第九届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3. 2007年1月,获上海市申银万国教学科研一等奖。
4. 2006年10月,获上外“首届青年博士学术骨干”一级。
5. 2008年4月,《反观九一一事件:对美国反恐战略的解读》(上、下),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8年度“专家推荐文章”。
6. 专著《西方霸权语境中的阿拉伯-伊斯兰问题研究》,获教育部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提名奖。
7. 2009年12月,论文《全球化背景下的清真寺功能评估》,获上外第十届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8. 2010年7月,荣获“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
9. 2010年12月,专著《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获上外海富通资助出版奖。
10. 2011年11月,论文《清真寺与伊斯兰经济文化的生成及其发展》,获上外海富通学术科研优秀论文奖。
11. 2011年12月,“清真寺是我国进一步完善穆斯林管理与服务的抓手”(咨询报告),获教育部社科司2011年度高校哲社研究优秀咨询报告。
12. 2012年12月,专著《中东国家的清真寺社会功能研究》,荣获2012年度上外教育奖励基金海富通奖专著类一等奖。
13. 2014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主讲的《中阿文明交往史》课程,获教育部第六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
14. 2014年11月27日,“新疆‘圣战者’是怎样被制造的”一文,获上海外国语大学第13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15. 2015年3月20日,主讲的本研综合课程“新中国人文外交60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2014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16. 2015年5月30日,指导硕士论文“新中国对沙特、以色列人文外交比较研究”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政治学唯一获奖。
六、国际交流
1. 2007年4月23~25日,应邀赴卡塔尔参加由海湾研究中心等主办的“第七届多哈民主、发展和自由贸易论坛”国际会议,参与讨论。
2. 2007年8月31~9月13日,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之邀出访了伊朗、叙利亚和阿联酋等国,并受到对外友协的书面表扬信。
3. 2008年3月12~17日,应邀出访阿联酋、埃及等国,开展交流与合作。
4. 2009年10月16~18日,应邀赴美国参加了在美国安纳波利斯召开的“第二届亚洲-中东研究国际论坛”,作了题为“Mosque and the Form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slam Civilization”的发言。
5. 2009年11月12~14日,应邀参加了由西北大学与卡塔尔大学合办的“中阿学者论坛”,作了题为“中阿人文外交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挑战”的发言。
6. 2010年10月21~23日,应邀参加了由北京社科院和香港建道神学院合办的第二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研讨会,作了题为“‘寺堂改建’到‘寺堂共用’: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对话基础及前景”的发言。
7. 2012年6月28日,应邀参加了由中国社科院与伊斯兰合作组织合办的“中国与伊斯兰文明”国际研讨会,作了题为“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for Humanistic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rab-Islamic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的发言。
8. 2012年10月19~21日,应邀赴土耳其参加“首届中土高层论坛(伊斯坦布尔)”,作了题为“The advantages,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s of Chinese public and cultural diplomacy towards Turkey”的发言。
9. 2013年11月7日,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土高层论坛”(上海)国际研讨会,作了题为“The Role of Xinjiang in the Chinese-Turkish Relations”的发言。
10. 2013年11月13日,应邀参加由北二外主办的“第二届阿拉伯研究论坛”国际研讨会,作了题为“埃及剧变的影响及其应对”的发言。
11. 2014年4月26~27日,应邀参加了由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合办的“首届阿中语言和文化论坛”国际研讨会,作了题为“中阿文明‘共生观’比较”的发言。
12. 2014年7月6~7日,应邀赴伊朗参加了由伊朗德黑兰大学举办“伊朗-中国丝路合作圆桌会议”,作了题为“Chinese perpectives towards the Muslim World ”的发言。
13. 2014年12月8日,应邀参加由卡塔尔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海合会国家:国际地区转型与变革中的政治与经济”国际研讨会,作了题为“A Analysis of ‘Silk Road Strategy ’and China-GCC Cooperation Model ”的发言。
14. 201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应邀参加由香港建道神学院主办的“战争与和平:宗教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题为“中东和平与耶路撒冷话语体系重构”的发言。
15. 2015年11月6~8日,应邀参加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论坛”国际学术会议,作了题为“‘一带以来框架下中国与北非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反恐”的发言。
16. 2016年3月21日,应邀赴京出席了上合组织秘书处主办的“上合组织——我们共同的家园”智库座谈会。